当前位置:首页 - > 宏观频道 - > 宏观提示

许宪春: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四季度预计增长4%左右 时间:2021-12-27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逐季明显回落,但两年平均增速相对稳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分析,前三季度,从生产角度看,第二产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但受制造业、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影响在三季度增速明显下滑;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从需求角度看,居民消费支出增速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净出口需求表现最好,投资需求增长乏力。

从收入角度来看,许宪春认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较高,但两极分化比较突出,上游行业利润成倍增长,下游行业利润增速低或下降,对下游中小企业的影响尤其明显。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从新经济新动能角度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网上零售额也保持快速增长,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持续显现;新经济新动能表现较好。

从价格角度看,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领域价格涨幅明显扩大;CPI和PPI“剪刀差”继续扩大,达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高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促使PPI持续上涨,而PPI对CPI的传导作用并不明显。

展望四季度,许宪春表示,前三季度GDP增速较高,为全年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预计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11月份进一步回升,但幅度不会很明显;四季度经济增长在4%左右,全年经济增长在8%左右。消费需求有望保持恢复态势,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存在压力;净出口需求有望保持良好势头;制造业投资可能会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PPI内部结构分化对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可能有所缓解,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四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长。

许宪春在12月17日由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1-2022)》发布会上发表上述观点。

以下是许宪春发言的全文,经本人审订。

我的演讲内容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第二部分对四季度经济运行进行展望。首先,从生产、需求、收入、新经济新动能和价格五个方面对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特点进行分析。

从生产的角度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GDP同比增速逐季明显回落,但两年平均增速相对稳定。一季度经济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增速逐季明显回落,特别是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回落了10.4个百分点。

但是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同比增速受2020年同期基数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即把基数定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看两年平均增速,这样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从两年平均增速看,一季度GDP增长5.0%,二季度增长5.5%,三季度增长4.9%,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之间仅差0.6个百分点,增速相对稳定。前三季度GDP增长9.8%,决定了全年接近7%的经济增长水平,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第二个特点,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高,但三季度当季回落幅度最大,在三次产业中增速最低。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5.7%,同比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均为三次产业中最高,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从三季度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回落至3.6%,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最低。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回落一是受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回落的影响,二是受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回落的影响。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回落主要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三季度受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影响,建筑业增加值转为负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的回落受国际上芯片短缺和国内煤炭及电力供应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例如,芯片的短缺对汽车等制造业行业的影响非常大。

第三个特点,第三产业贡献率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从需求角度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特点。首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主要拉动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 ,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三季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8%,比二季度和一季度分别提升1.7和25.3个百分点。

同时,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15.8%,实际增长15.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5.7%,实际增长3.7%,分别比2019年同期低2.6和2.0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受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影响。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3%,比上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与政府消费支出相关的教育和卫生健康支出均保持增长,综合来看,政府消费支出增幅较低。

由于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政府消费支出增速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所以消费需求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净出口需求在前三季度表现最好,对经济增长起重要拉动作用。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增长22.7%,进口增长22.6%。外贸结构保持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8%,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5%,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其中,三季度净出口需求贡献率为21.7%,比二季度回升12.0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净出口需求一直对经济增长起重要拉动作用。

投资需求增长乏力,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在减弱。前三季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5.6%,在三大需求中的贡献率最低,低于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净出口需求,这种现象比较少见。进入三季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0.6%,说明投资需求增长乏力。

我们看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需求收缩的判断,我们认为当前需求收缩突出表现在,一是消费需求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二是投资需求收缩更加明显,三季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形成负的贡献。

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三大领域投资占了固定资产投资的70%左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走势。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8%,比上半年分别回落5.3、0.6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速最快,且是三大领域投资中唯一两年平均增速回升的,保持较好的恢复势头。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14.8%,由于基数抬升,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3.3%,比上半年回升1.3个百分点,且比2019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两年平均增长0.4%,比上半年分别回落6.3、2.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表现不强,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已经连续7个月增速回落,两年平均增长7.2%。所以在这三大领域中除了制造业投资表现不错,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收缩的状况比较明显。

从收入角度看一下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大经济主体的收入表现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分收入来源看,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6%、12.4%、11.4%和7.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7.0%、5.0%、9.3%和8.4%。转移净收入两年平均增速比2019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对保障基本民生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城镇调查失业率自2月以来总体下降,部分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居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加,与2019年同期水平差异较小。虽然今年同比增速比较高,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仍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再看企业的收入,主要是看工业企业的利润表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高,但逐月明显回落,且出现结构分化的现象。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4.7%,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回落22.2、92.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18.8%,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回落1.8、3.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两极分化现象比较突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初级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上游采矿业、原材料加工业企业利润丰厚,成倍的增长,但是下游行业企业利润增速较低,甚至有的行业利润下降。所以尽管工业企业整体利润总额增速较高,但是许多下游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大,两极分化很明显,特别是下游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更大。

第三个方面看政府的收入,主要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表现。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3%,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8.4%,是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新经济新动能的角度看经济运行特点。首先从生产角度看。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两年平均增长17.6%。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1%和16.2%,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和4.4个百分点。

其次从需求角度看。网络零售保持快速增长,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持续显现。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长15.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3.8%,高于全部投资10.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5.4%、6.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1%、7.7%。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来看,新经济新动能表现比较好。

从价格角度看经济的运行特点。首先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其中食品价格持续下降。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6%,影响CPI下降约0.30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8%,影响CPI下降约0.66个百分点,这与生猪供给充足有关。非食品价格小幅回升。前三季度,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影响CPI上涨约0.93个百分点,这与能源价格上涨密切相关。

服务价格逐步回升。前三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7%。其中,出行类价格回升较快,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10.6%和2.0%,涨幅比上半年均有所扩大。分月看,CPI同比总体呈先上升后回落的走势。6月份起,CPI涨幅逐步回落。主要受终端需求不足、叠加猪肉价格周期下行影响,9月CPI同比上涨0.7%,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生产领域价格涨幅明显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7%,涨幅比上半年扩大1.6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生活资料价格总体保持平稳。国际原油价格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同比涨幅在13.8%-32.6%之间。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 分月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冲击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PPI同比涨幅不断走高。9月份PPI上涨至10.7%,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生产领域价格上涨没有传导至消费领域,PPI与CPI“剪刀差”继续扩大。9月份,CPI同比上涨0.7%,PPI同比上涨10.7%,PPI与CPI之差高达10.0个百分点,达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促使PPI持续上涨,下游的竞争激烈,汛情叠加疫情下终端需求较弱等因素影响,下游生活资料涨价空间不足,三季度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价格进一步扩大,PPI内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仍未传导至生活资料。因此,与生活资料相关性较强的CPI涨幅也偏低,PPI对CPI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两者之间的“剪刀差”不断扩大。

四季度经济增长预计4%左右

下面从生产、需求、价格、收入的角度对四季度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展望。从生产角度看,前三季度GDP累积增长9.8%,增速较高,为全年的经济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11月份增长3.8%,预计12月份增速会进一步回升,但回升的幅度不会很明显。由于回升的幅度有限,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三季度回落,回落在1个百分点以上。从10、11月份数据看,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三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以上。

从10月份、11月份数据看,我们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大概4%左右,决定了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

从需求角度展望。消费需求有望保持恢复态势,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存在压力。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恢复的态势下,四季度居民消费支出有望保持恢复态势;但消费恢复始终缺乏动力,经济中不确定因素较多,预防性储蓄比较明显,消费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过程被不断拉长。从10、11月份数据看,四季度净出口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再看投资需求。四季度制造业投资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出口高速增长和制造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对制造业投资起到支撑作用。央行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的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合理增长,促进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这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业投资。

从1-11月份数据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2021年已经接近尾声,四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已成定局。从1-11月份数据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已经连续9个月增速回落,四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也已成定局。

从价格角度看。由于国际能源价格还可能持续上涨,国内部分原材料供应偏紧,短期内PPI还会在高位运行。国家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动态和价格走势,梳理、排查保供稳价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煤炭价格回归 。随着相关市场化改革和保供稳价措施效果的显现,煤炭、电力供应偏紧的状况将会得到缓解。

最后从收入角度来看。10、11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仍然较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PPI内部结构性分化对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可能有所缓解。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能进一步被平抑,下游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会有所减轻,工业企业利润内部分化的情况可能有所缓解。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形下,四季度税收可能支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快增长。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