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宏观频道 - > 宏观分析 - > 社会民生
  • 国家垄断在阻碍中国市场化进程2005-01-05[全文]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国航油在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中蒙受巨额损失。上海证 券界人士认为,为确保中航油集团的盈利,发改委很有可能牺牲国内航空公司的利益 而将油价调高,以弥补中国航油巨亏造成…

  • 中国经济如何着陆2005-01-04[全文]

      所有的数据似乎表明中国已经达到所预期的软着陆,并且没有付出增加利率或调 整汇率的代价。但中国经济远没有“软着陆派”所说的乐观。   第一篇:   中国经济的初步“处方”是,第一步,…

  • 左边是冰棍右边是硕鼠——国企改革观察与思考(1)2005-01-04[全文]

      这样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据媒体报道,2003年至2004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国有企业人员 贪污贿赂犯罪25322人,在高检院近期查办的贪污贿赂案件中,国有企业人员涉 案比…

  • 05年经济前景展望:经济运行平稳 百姓受益增多2005-01-04[全文]

      2005年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是中国全面落实入世承诺的重要 一年,也是中国深化宏观调控的关键一年,随着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深化和区域经济的 协调发展,中国经济的运行将更健康、更…

  • 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与速度2005-01-04[全文]

      资源短缺和环保问题将是贯穿今后中国经济"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约 束条件,其中尤以能源问题最为突出。   而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期,预计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城市化发展速度将…

  • 年终特稿:中国西部直辖市经济增长由量求质2004-12-31[全文]

      转引中新社电,重庆市长王鸿举在不久前举行的该市经济工作会上指出,重庆明 年的经济工作将把着力点放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   重庆成为中国西部惟一直辖市以…

  • 高盛:三有利因素未体现 中国仍将是区域经济龙头2004-12-31[全文]

      尽管区域经济的发展遭遇瓶颈,我们仍预测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将适度增长 ,主要因为我们相信目前市场的定价还未反映以下三种有利因素:极具吸引力的内在 价值;实际利率较低,这对收入水平起到…

  • 是否仍能"大踏步"前进? 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寓言2004-12-31[全文]

      生活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斯梅德利太太(《修补制造业》作者),今年决心给三个 孩子过一个拒绝中国产品的圣诞夜。当然,这也许是堂吉诃德式故事的翻版,她很快 担心起来:“自己(给孩子们)挂出的袜…

  • 财政政策:避免“积极”的尾巴拖住“稳健”的脚步2004-12-31[全文]

      随着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将我国2005年财政政策定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有关财政政策的中性、积极、淡出的说法也就烟消云散,“稳键”成为一锤定音,但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要避免长年的积极财…

  •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11月份2004-12-31[全文]

      明年初宏观经济可能出现转折   2004年11月,10个月度预警指标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 、进出口总额等3个指标在红灯区,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等2个指标在黄灯区,财政 收…

  • 中国战略转向:促进“公平的经济增长”2004-12-31[全文]

      宏观调控之年仍达9%的经济增长率,意味着有关中国经济“软着陆”还是“硬 着陆”的讨论只是表层的关注热点,更深层次令人瞩目的变革却是:中国的发展战略 从2004年开始转向促进“公平的经济…

  • 宏观经济政策与企业决策2004-12-31[全文]

      梁小民发表文章说,在美国,许多美联储的专家在退休后被公司高薪请去当顾问 。因为,他们多年分析宏观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经验对这些公司至关重要。这 就说明,宏观经济政策是企业决策的重要…

  • 中国经济均衡发展需要解决的若干特殊问题2004-12-30[全文]

      作为一个人口超过北美、欧洲和日本总和的国家,中国持续25年的高速增长创 造了世界历史奇迹。任何经济体系处于高速增长时期,都会发生不均衡问题。没有不 均衡就没有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 宏观调控下的地区经济:中部崛起期待政策激励2004-12-30[全文]

      2004年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是既忧虑又振奋的。忧虑的是,国家宏观政策调 控会不会制约本该需要加速发展的中部经济;振奋的是,在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上, 国家首次把“中部崛起”列入议事日程,…

  • 夏斌: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迫切需求2004-12-30[全文]

      长期以来,我们发展股市更注重其微观意义,如改善企业经营机制、为企业筹资 等。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历史的必然选择。但股市发展到今天,整个市场经济制度的 配套改革深入到今天,矛盾重重,错综复…

  • 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缓慢 如何启动消费仍是难题2004-12-30[全文]

      随着宏观调控成效的显现,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有所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明显提高,但从2004年的情况看,2005年消费还难有大的增长。这主要 是因为,消费出现大的增长需要三个条件…

  • 反思2004宏观调控2004-12-30[全文]

    宏调反思之一:调控之因   宏观调控无疑是整个2004年经济的主旋律。然而,在中国经济由“通缩”踏 进“通涨”之后,调控的思路并没有随…

  • 学者论衡国资三大敏感话题2004-12-30[全文]

      学者论衡之一:国资立法与国资委   由“郎顾之争”所引发的关于国资流失的大讨论,至今余韵未歇,甚至有人认为, 国资委近期叫停国有大企业MBO,就是对郎的一种实质性支持。   在《国…

  • 国企改革不要神化私有产权作用2004-12-30[全文]

      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必须动脑筋,不可能在大众媒体上发表随心所欲 和哗众取宠的“改革言论”。媒体往往追求“新论”,这样就给很多“新的误论”提 供了市场。   各种社会主义市场经…

  • 国家统计局预测05经济:物价升4% 财政增收减速2004-12-29[全文]

      物价有望稳定增长生产资料成本增加,预计将使物价上升4%   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物价指数(CPI)有望在2005年增长4%,约等 于今年的经济增长水平。   这种预测基于如下几个…

第1855页/共1869页 共37377条 跳转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