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金融频道 - > 金融提示

规模超过主动基金:指数投资发展可期 时间:2024-12-13    来源:金融时报

自1993年诞生以来,凭借其交易方便、策略透明、费率低廉、持仓分散等特点,ETF已经成为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基础工具。近年来,我国被动指数投资快速发展,今年基金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被动基金A股持仓规模首次超过主动权益类基金。此外,今年中证A500指数的发布和近日第三批9只中证A500ETF获批,都使被动指数基金成为当下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此,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指数基金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产品谱系方面,都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被动基金规模超过主动权益类基金

“整个股票型、被动型的权益占比达到51%,主被动之比是51∶49,这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林伟斌表示。

林伟斌认为,我国被动投资规模快速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前市场环境下主动基金很难获取超额收益。此外,超额收益本身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来说很难把握。二是近期投资者有大量布局市场底部的需求,而被动指数基金基本是满仓,相对仓位波动较大的主动基金来说是更有效率的抄底工具,可以更好满足这一需求。

他认为,为了满足投资者需求,越来越多的指数产品出现本身也对主动权益类基金造成了影响。“现在可供投资者选择的被动指数产品更多了,对于不能稳定获取超额收益的主动基金来说,在产品供给端面临的压力也就更大了。”林伟斌表示。

“去年,我们认为,我国被动投资规模可能需要5年时间才能超越主动权益投资规模,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王保合表示。

在王保合看来,当前A股股票数量增长速度较快,作为从业人员很难做到全覆盖,超额收益很难获得,而指数产品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买个股的风险非常高,而通过一揽子的方式买入所看好的行业,在分享到行业股票增长的同时,风险也会低很多。

指数产品发展潜力巨大

林伟斌表示,从结构上看,目前境内九成以上是股票型ETF,然而债券、货币、商品、多资产的ETF相对较少。目前,跨境ETF覆盖的资产类别和市场也相对有限,但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跨境产品丰富度将不断提升。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全球主要大类资产间的低相关性和明显的轮动现象使得资产配置既必要又可行。林伟斌认为,当前国内ETF产品类别还有待完善,商品、债券类ETF相对较少,但用ETF做资产配置以及做全球投资还是够用的,不用过于担心容量的问题。结合国际经验,他认为,我国被动权益基金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跨境产品丰富度将不断提升,可以借助ETF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从沪深300到中证A系列指数,尤其是当前火热的中证A500,这都体现出我国指数体系建设正在不断优化完善。王保合表示,我国指数体系建设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像上证指数这样的全覆盖指数,以综合指数的特点表征全市场。第二个阶段是把市场分成大中小盘来刻画。第三个阶段是中证A系列指数,从可投资性考虑来设计布局,为市场提供更好的投资标的。

中国ETF市场规模用了16年时间,在2020年达到第一个1万亿元;此后3年不到,2023年突破第二个1万亿元。据此推算,林伟斌预计ETF规模将很快突破4万亿元。林伟斌分析称,今年三季度,我国被动权益基金规模在股票市场市值占比3.8%,而2020年美国市场该指标已达到18.9%。从基金规模在股票市场市值占比看,我国被动权益基金规模提升空间仍较大。

同时,王保合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指数基金的投资者正在不断丰富。首先是中小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正逐步从交易个股转向投资ETF。其次,一些机构投资者也在转向投资ETF。在这样的现象下,王保合表示,ETF规模拥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对于基金从业者来说,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细的投资服务是终极目标。”王保合认为,除了把投资工具做得更好更丰富外,也应当做好专业化的投资者服务,来辅助投资者获取收益。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