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频道 - > 财经报道

货币政策凸显前瞻性灵活性为稳增长作出突出贡献 时间:2012-12-26    来源:金融时报

2012年是我国内外部环境极为复杂、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一年。这一年 ,央行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 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引导 货币环境始终保持在合理水平上。这一年,央行两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积极助力“稳增长”,同时,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 放总量和节奏,促进社会融资总规模合理增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2012年开局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的矛盾局面,“稳增长”和“控物价”同时成为宏观政策要面对的目标。针对这些 情况,我国货币政策在“稳健”基调下,通过合理的力度和节奏不断丰富了稳健货币 政策的内涵。

第一季度,受外需较为疲弱等因素影响,外汇占款投放的流动性少于上年同期。 央行一方面主动调减公开市场对冲操作量,确保流动性供应,另一方面适当发挥存款 准备金工具的流动性调节作用。今年2月24日,央行年内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 .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度水平。不久后,央行再次宣布,从5 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上半年 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时发出确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的信号,为提振 信心、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针对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调、新增贷款相对少增的状况,央行适时调整了 有关参数予以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和国家重点 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投放。

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各项指标的不断触底,“稳增长”的意义更为显著,与此 同时,物价水平的回落并趋于稳定也为政策调整释放了空间。5月中下旬,国务院强 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此,一系列新的政策开始酝酿。为实现“稳 增长”目标,央行先后于6月份和7月份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进一步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与此同时,“适时推进市场 化改革进程”成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特征之一。原来,央行宣布自6月8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也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 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并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 基准利率的0.8倍。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央行在积极“稳增长”的同时,开启了利率 市场化大门。

此后不足一个月,央行再次宣布自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 率,同时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个人住房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同时要求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 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说6月份降息后开始的存贷 款利率上下浮动预示着“利率市场化大幕开启”,那么此次调整无疑是向利率市场化 迈出的重要一步。

回顾2012年全年货币政策,人民币更加市场化的这一特征尤为显著。今年4 月16日,央行宣布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的浮动幅度由5‰扩 大为1%。此举顺应了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向均衡状态的回归,降低人民 币单边升值的预期。与此同时,5月2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 心宣布自2012年6月1日起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方式,发展人 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此举也被市场看做人民币更加市场化的重要标志。

下半年,逆回购在吞吐流动性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 变、市场预期有所波动的情况下,央行有效发挥了公开市场的预调和微调功能,并不 断加强公开市场操作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保持操作利率大体平稳,有效 引导市场预期。

进入三季度,央行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根据不 同时点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科学安排逆回购操作规模和频率,适时适度增加流动性供 给,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第三季度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约2.3万亿元, 截至9月末,逆回购余额为6500亿元。同时,不断优化逆回购操作期限结构。合 理搭配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适时增加28天期逆回购期限品种,积极应对 季节性因素等引起的短期流动性供求波动。合理把握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弹性, 既有效引导了市场预期,也促进了货币市场利率的平稳运行。

而第四季度以来,逆回购操作更显灵活性。操作上,逆回购一改此前资金净投放 的做法,由“放”转“收”,借助操作量变化来调节市场流动性,旨在维护市场利率 稳定,体现货币政策意图。随着11月经济和金融宏观数据的相继发布,我国经济从 增长速度下行到逐步企稳的态势开始明朗,积极因素不断显现。从全年来看,稳健的 货币政策不仅维持了适度的货币环境和信贷规模,有效助力“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也积极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总体来说,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把握和执行是精准 有效的。

专家指出,2012年我国货币政策的“精准有效”主要体现于:一是尽管全年 “稳增长”压力较大,但货币政策并没有出现“跟风”大幅放松,从而导致信贷大投 放、投资激增现象,规模和节奏都把握合理。此外今年以来物价总体保持稳定,尤其 是9月和10月份以来通胀压力更是明显减轻,这与上半年货币政策的谨慎有效操作 是分不开的。二是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以公开市场的逆回购为主,灵活有效 地调节了流动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也成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操作中的亮点之 一。通过近几个月的公开市场操作,央行不仅有效地引导了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水平, 且在流动性调节方面也更为精准。

不久前刚闭幕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此,两大政策再次成为2013年“稳增长”的“ 双翼”。2013年,稳健货币政策又将如何继续“稳健”呢?有市场人士预计,货 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下将继续灵活审慎。操作上会继续注意把握好度,并不断增强前 瞻性和灵活性,注意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相结合,注意传统手段与宏观审慎政策相结 合,更好地发挥各种工具的综合效应,扎实做好金融宏观调控工作,继续助力“稳增 长”。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