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频道 - > 世经评论 - > 区域观察 - > 亚太经济
按年份查询:
  • 印度经济外交的特点和趋势2008-01-16[全文]

    [摘要]印度外交历来带有重商主义的特点,重在引进技术和资金,输出印度的商品和劳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发展、营造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改变不…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分析2008-01-15[全文]

    [摘要]中国-东盟关系处于“黄金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取得了很大成就,得益于中国与东盟各国政治互信的不断增加、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参照等有利条件…

  • 论现代日本企业雇佣形态的多样化2008-01-14[全文]

    [摘要]近年日本经济整体上虽有所恢复,但相对于正式员工企业更偏向加大临时工、派遣员工、合同工和承包劳动者等非正式形态的雇佣力度。这种雇佣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是与现代日本社会劳动市…

  • APEC的常新话题--区域经济一体化2008-01-14[全文]

    [摘要]APEC是亚太地区惟一将众多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因此,无论是在推进全球还是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而言,…

  • “钉住制度”酿成了泰国金融危机2008-01-10[全文]

    [摘要]泰国金融危机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理解泰国金融危机是理解亚洲金融危机的起点。毫无疑问,泰国金融危机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本原因是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本文…

  • 灵活、平衡机制中的日本公开大公司董事会制度2008-01-10[全文]

    [摘要]经重大修改后新近生效的日本《公司法》对公司董事会制度做了灵活的设计:一方面引入了美国的委员会制度,并加以改造使之本国化;另一方面设计了灵活的可供选择的两种董事会制度模…

  • 日本提升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经验值得借鉴2008-01-10[全文]

    [摘要]日本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体现在多个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拥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大企业,在国际高技术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日本在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 “中印”企业的指数力量2008-01-09[全文]

    [摘要]印度IT服务性企业及其中国伙伴创立出来的新的合资公司预示着中印经济可能产生的强大力量。印度公司带来的是世界级的软件技术和全球市场的领导能力,中国公司则拥有能干的和低成…

  • 浅议中国-东盟汽车产业内贸易发展2008-01-08[全文]

    [摘要]东盟在地缘上与我国比邻,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广,汽车产业开展合作契合点多,潜力较大。中国、东盟的汽车企业可以将双方的竞争转为一种积极的合作型竞争,通过各国间的协调机制,可…

  • 试论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关系及其未来走向2008-01-08[全文]

    [摘要]中印两国经贸关系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直到九十年代末开始,双方关系逐渐回暖,中印贸易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双方已成为彼此不可缺少的重要贸易伙伴。虽然双方在贸易活动…

  • 金融危机深层隐患未除2008-01-04[全文]

    [摘要]很多人把亚洲金融危机归结为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脆弱,但本文认为,亚洲国家貌似强劲实则脆弱的经济基础面,是孕育金融风暴的第一要因,危机归根结底是产品结构的问题。产品结构不…

  • 更上层楼--印度的外包业2008-01-04[全文]

    [摘要]驱动印度经济起飞的外包业正成为推动印度变革的强劲引擎。在加紧全球化拓展步伐的同时,外包的精髓--标准流程、质量管理和对低价高效的追求--也正在深入到印度的其他产业和公…

  • 资讯通信: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战略推动力2008-01-02[全文]

    [摘要]新加坡自1980年代初,就开始了资讯通信产业发展,并提出资讯通信将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战略推动力。在前期实施的五个资讯通信蓝图与最新规划的“智慧国2015”指引下,如今…

  • 中国与东盟经济圈域的发展应注意的问题2008-01-02[全文]

    [摘要]建立中国与东盟经济圈域,对于双方实现优势互补、联合自强,开拓新的发展机遇,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增强亚洲国家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后…

第11页/共11页 共214条 跳转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