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金融频道 - > 金融提示

金融护航西藏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8-22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回顾西藏金融60年风雨兼程,从“马背银行”到智慧网点全覆盖,从资产微薄到存贷双破6000亿元,从基础信贷到奋力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西藏银行业保险业以“金融戍边”的赤诚担当和“缺氧不缺精神”的实干作为,在雪域高原书写下固边兴藏、富民惠民的壮丽答卷。

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金融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60年来,西藏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金融组织体系从单一走向多元,金融实力从薄弱迈向强劲,形成了一条极具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之初,金融组织体系还停留在“92个中国人民银行网点+412家农信社”的初级阶段,覆盖县乡两级。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前身最早可以追溯至1951年跟随第十八军进藏的“随军银行”,1995年7月从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分设成立。1980年,中国银行拉萨市分行从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并成立,1992年升格后更名为中行西藏自治区分行。1987年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成立,结束了西藏无保险机构的历史。2012年西藏银行成立,西藏拥有了首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2013年民生银行拉萨分行、林芝民生村镇银行开业。

近年来,西藏金融监管局逐步破解边境金融服务痛点,构建与边疆治理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近日,西藏金融监管局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人寿阿里地区分公司,阿里地区首家寿险机构的设立标志着西藏最后一个地级市人身保险空白被填补,西藏全域实现人身保险服务网络全覆盖。

截至目前,西藏已形成现代化金融组织体系,涵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法人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多元主体。截至2024年末,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增至945家,实现保险金融服务全区行政村100%覆盖,银行金融服务全区乡镇100%覆盖,行政村95.44%覆盖。在织密服务网络的同时,西藏金融监管局推动金融机构推出藏语服务,搭建起跨越语言障碍的桥梁,为偏远藏族农牧民群众以及不懂汉语的藏族老年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60年来,金融业整体实力不断加强,实现了规模跃升与质量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银行业保险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末,西藏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突破7564.21亿元,较2012年增长3.49倍;各项贷款余额6012.34亿元,较2012年增长9.11倍;保险业保费收入达52.06亿元,较2012年增长5.46倍。

金融支持重大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高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60年来,西藏金融撬动西藏基建实现飞跃,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一是贷款规模不断扩大。银行业持续加大对川藏铁路、边防公路等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贷款余额从2012年的175.27亿元跃升至2025年的2144.80亿元,增长12.24倍。截至2025年7月,西藏银行业已累计为川藏铁路建设发放贷款862亿元。农发行西藏分行大力支持国省道“联网、补网、强链”、基础路网延伸完善以及城乡道路衔接,重点支持墨脱、加查等一批重点公路改造项目建设,累计发放农村交通建设贷款512.05亿元,支持全区新建农村公路1.57万公里,惠及农民234.1万人。国开行支持建成公路里程1.33万公里,G219边境公路险段降低事故率90%。

二是金融服务工具箱不断创新。邮储银行创新“专项债财务顾问”模式,协助拉萨市达孜区跨河燃气管道工程发行1000万元专项债,替代燃煤10万吨/年。西藏银行依托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工具,向那曲50MW光伏储能项目投放1亿元贷款,年减排二氧化碳2.14万吨,解决4000户农牧民用电。国开行投放134亿元支持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及配套能源基地建设,助力西藏光伏装机容量从2015年的0.5GW增长到2025年的7.5GW,十年间增长15倍。工商银行启动供应链融资业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亿余元支持G109线建设。金融服务从单一信贷发展到“银政证合作”“碳减排工具”“供应链融资”等组合式服务,不断适配高原特殊需求。

三是基础设施生态补偿功能不断拓展。2025年4月,农发行投放3.2亿元支持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将新增造林10万亩;国开行发放“两江四河”流域治理贷款32.8亿元;保险业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自2015年试点以来已累计赔付9.21亿元,有效化解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

金融支持“三农”成效显著 普惠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延伸

60年来,西藏银行业保险业将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抓手,精准引导金融资源向特色农业高效集聚。

目前,高原特色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已形成“政策有力度、机构有深度、服务有温度”的良性发展格局。

截至2025年4月末,西藏涉农贷款余额1445.7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2.79%,年内累计发放户数90759户、金额268.17亿元。风险保障更加坚实。全区已开发藏鸡保险、森林保险等特色农业保险产品55个,覆盖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品种,2024年西藏农险保费收入12.94亿元,同比增长7.45%,承保牲畜1318.43万头、青稞469.43万亩,参保农户102.26万户。农险赔付支出15.56亿元,同比增长5.71%。

在数字金融普惠民生方面。目前,数字化服务覆盖90%以上农牧户,线上贷款与保险投保率分别达55%和40%,金融服务触达效率提升70%,偏远地区群众“跑银行”次数显著减少。

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书写高原科技金融新篇章

60年来,西藏银行业保险业不断改革创新产品、服务,加快金融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将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努力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

农业银行引入“惠农云平台智慧畜牧场景”,为超万头牦牛安装智能耳标,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实现活体牲畜“数字资产化”;交通银行创新“藏e贷”,对接西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平台,实现企业授信10分钟极速审批;邮储银行计划未来5年为西藏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融资支持智慧仓储、数字产业、企业数智转型等发展;兴业银行与西藏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向后者输出人工智能平台、数字反欺诈系统等科技成果,共同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方案,共建边疆智慧金融生态。

西藏银行业保险业以数字金融、绿色技术、产业创新为核心抓手,推动传统产业智能转型与科创企业孵化,为雪域高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全区银行机构科技贷款余额1480.25亿元,较年初新增720.55亿元,增长94.85%。全区保险机构自2020年起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998.00亿元。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