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稳”到“进”再向“新” 四川亮出半年经济答卷 时间:2025-07-18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25年行至年中,四川经济运行走势备受关注。7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上半年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亮出四川经济“半年报”。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今年上半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3191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回升,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治刚在发布会上表示。
经济底盘之“稳”
四大关键词勾勒基本盘
细看上半年四川经济“成绩单”,稳中有升、支撑有力、动能积聚、活力释放四大关键词成为四川经济底盘的基本特征。
从总量看,全省GDP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比一季度有所加快。
制造业方面,汽车制造业转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新动能发展方面,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继续领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上半年,全省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6.2%;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0%、13.9%。
“上半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回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交出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杨治刚表示,下半年,四川将持续发力提振市场需求、加快动能转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不断巩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消费步伐之“进”
“能买”走向“愿买、敢买”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稳住经济大盘,消费必须得“进”得有力。
2025年上半年,四川省各地积极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开展主题促消费活动。3月,南充市发放“春焕新程·全民盛惠”汽车消费券,购车价30万元以上可领取4000元券;5月,新津区结合“百舟竞渡迎端午”活动发放200万元商贸文旅消费券,覆盖餐饮、零售、住宿等领域;6月,乐山市发放122万元便民生活消费券,包括现场消费券和暑期消费券,同步推出工会普惠券,覆盖百货、餐饮、电影等场景。
此外,5月起,泸州市古蔺县还发放“惠享泸州·乐购古蔺”消费券,结合火把节、稻田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形成“月月有主题”促消费模式。
“今年以来,我们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积极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开展主题促消费活动,加快“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建设,消费活力潜力加快释放。”杨治刚指出。
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5%和5.9%,全省消费市场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从趋势来看,消费正由“能买”向“愿买、敢买”转变。以旧换新政策、基本生活消费、升级类商品消费、网络消费等多维消费场景持续升温。
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2%;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0.8%,其中,智能手机类增长51.6%;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7%,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3.1%,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些品类对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消费“领头羊”。
此外,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19.0%,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6.9个百分点,呈现逐月加快态势;化妆品类增长8.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
产业动能之“新”
绿色产业塑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德阳市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出海”,科新机电为俄罗斯西布尔项目制造的核心设备成功运输;成都高新区发放5000万元“数智券”支持企业智能化转型,12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今年上半年,四川正因地制宜,加快壮大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四川着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杨治刚介绍,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专精特新工业企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4大方面,已成为反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15%。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产品供给加快,智能电视、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倍、1倍、63.1%。
绿色产业加速发展。以清洁能源产品、生产技术、装备或服务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已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新支点。其中,上半年动力电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5%、11.0%。“新三样”产品产量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4倍、1.9倍、53.2%。
目前,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3000余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5.2%左右,有100余户企业的年生产规模超过十亿元。上半年,该类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
“五经普”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775个,较“四经普”增加500余户,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左右。“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实现增加值合计增长9.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杨治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