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金融频道 - > 金融提示

普惠资产盘活为普惠金融注入新动能 时间:2025-07-10    来源:新浪网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现有金融体系对普惠金融的支撑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和推进需要通过创新和改革发挥资本市场力量,稳定宏观杠杆率、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资产证券化可以在不扩张资产负债表的前提下,实现稳杠杆、降杠杆、调结构,从债务驱动向资本驱动、资产驱动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作为连接资本市场与普惠金融的纽带,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多层次REITs产品等结构化创新金融工具,探索普惠存量资产盘活。

普惠存量资产的分类

目前普惠存量资产尚无官方分类,通常可理解为社会在服务普惠群体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资产。根据资产的属性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向普惠群体提供融资支持的债权类资产,如小微企业贷款、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农业供应链应收账款等;另一类是向普惠群体提供普惠服务的基础设施类资产,是普惠服务触达“最后一公里”的物理载体与核心支撑,如公共事业基础设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养老社区、乡村生产设施、乡村物流与商贸设施等。

普惠存量资产盘活政策梳理

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规划》提出,要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2021年8月,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完善制度健全、竞争有序、透明开放的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在债券市场产品和服务方面,要统筹推进多层次市场建设,进一步拓展市场深度、广度和包容性,探索规范发展资产证券化、高收益债券产品。

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在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在债券市场产品和服务方面,要丰富产品类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适应各发展阶段、各类型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农业,鼓励企业发行创新创业专项债务融资工具,优化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创新等领域公司债发行和资金流向监测机制,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明确支持金融机构通过REITs、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参与存量资产盘活,聚焦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绿色低碳等领域。对整体收益水平较低的存量资产项目,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项目收益水平,支持开展资产重组,为盘活存量资产创造条件。研究通过资产合理组合等方式,将准公益性、经营性项目打包,提升资产吸引力。

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促进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及统筹利用存量资产,推动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围绕盘活存量资产加大政策支持。

2025年2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增强资本市场的普惠性,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促进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探索以养老设施等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和REITs。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提升乡村全面振兴金融服务水平,优化农村金融产品供给。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常态化推进清洁能源、养老、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完善高度适配的产品服务体系,探索拓宽生物性资产、养殖设施等抵质押资产范围等。

普惠存量资产盘活的现状和难点

在政策推动下,普惠资产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类型的资产盘活难度差异显著。普惠债权类资产权属明确、数据支撑充分、风控模型成熟,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资产证券化盘活模式。消费贷ABS(资产支持证券)资产具有小额分散、收益率高、剩余期限较短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消费政策的推动及参与主体的不断扩容,逐步成为ABS市场的主力资产。截至2025年4月末,全市场累计发行消费贷ABS 1.57万亿元,余额2900亿元。当前受经济走势影响,消费贷资产质量有所承压,资产违约表现波动性加剧,但仍然具有较强的配置价值。

小微企业贷款ABS资产普遍具有担保形式多样、剩余期限较短等特点,受益于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起机构不断扩容。截至2025年4月末,全市场累计发行小微企业贷款ABS 5076亿元,余额637亿元。当前受经济走势影响,小微企业贷款ABS产品的累计违约率呈上升趋势,但大部分产品的累计违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处置不良消费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实现盘活不良资产、改善报表质量。截至2025年4月末,全市场累计发行不良消费贷款证券化产品97.54亿元,余额9.68亿元;累计发行不良小微企业贷款证券化产品228.83亿元,余额82.29亿元。

供应链票据ABS作为推动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联通的重要创新,通过集合打包、结构化增信等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小、频度高、资信弱等难点,精准支持供应链末端小微企业。目前市场已经成功落地项目如“通汇数科2024年度第一期鲁高速—路桥集团供应链票据定向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助力49家中小微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

有一部分运营主体较强、产权清晰规范的普惠基础设施类资产,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或REITs方式进行融资。最为典型的资产是保障房。由于具有社会保障性质,保障房得到了政策支持,且现金流回款的可预测性及可靠性较好,适宜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以保障房出售或出租收入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均有涉及。公募REITs已经成为盘活保障房存量资产的重要渠道。截至2025年4月末,全市场已经累计发行8只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发行规模121.48亿元,二级市场表现优于其他基础设施板块。

普惠基础设施类资产中还有一部分具有收益较低、现金流稳定性较差、权属复杂、合规成本高等特点的资产,盘活难度较高。例如,农村普惠金融涉及的房屋、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权证缺失或登记不全,阻碍了抵押融资。部分保障房、养老设施基于历史形成,土地取得方式为划拨用地,存在规划调整、用地性质变更、产权登记转移、消防验收缺失等合规性问题,同时资产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影响资产确权与评估效率。

普惠资产盘活的邮储银行实践

作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依托近4万个网点、覆盖全国99%的县(市)、服务超6.7亿户个人客户,构建起“毛细血管级”的普惠服务网络。在普惠金融实践上,邮储银行立足资源禀赋,致力于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2.29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63万亿元。近三年,邮储银行累计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超过4.5万亿元。

围绕打造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主力军和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商的目标,邮储银行积极探索普惠存量资产盘活工作,一方面,针对存量小微企业贷款发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2023年以来已累计发行产品5期、发行规模23.54亿元;另一方面,在支持企业盘活普惠存量资产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其中,邮储银行作为主承销商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乡村振兴+科创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产品,募集资金部分用于乡村振兴领域,是全国首单同时贴标“科创票据”和“乡村振兴”的资产支持票据,引领金融活水润泽乡村振兴及先进制造业领域,有效满足了企业存量盘活、财务优化等多元化需求。邮储银行作为主承销商为上海申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乡村振兴+革命老区建设”三标融合资产支持商业票据。邮储银行作为主承销商为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发行了“乡村振兴”资产支持票据,是全国首单乡村振兴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票据。底层资产北京锦绣大地物流港作为北京西部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在支持北京市乡村振兴局重点帮扶的特色种养项目、农产品产销对接项目、特色农产品组织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邮储银行在帮助盘活该公司存量资产的同时,助力打通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农民就业增收。

普惠存量资产盘活的展望与思考

做好普惠资产盘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仅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需要多维度的政策体系支持,比如,对普惠资产的证券化在发行过程中给予绿色通道审核服务,同时考虑费用优惠、补贴奖励等支持。政府协同推进合规性手续补办和完善,优化各类动产登记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同时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整合工商、税务等数据,打通长期影响信息供需两端不匹配的堵点,推动数据接口标准化,降低金融机构数据获取成本。

以创新为抓手丰富普惠资产盘活工具箱,需构建“短期+长期”“固收+权益”的立体产品矩阵。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断创新前行,先后推出信贷ABS、ABN(资产支持票据)、ABCP(资产支持商业票据)、CB(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类REITs等结构化产品,已经形成“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担保债券”的结构化产品体系,不断满足企业降杠杆、降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需求。随着基础设施公募REITs从试点转向常态化发行,我国多层次REITs市场体系加速构建,正朝着由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Pre-REITs)、不动产资产证券化(类REITs)、持有型不动产ABS(私募REITs)、基础设施公募REITs构成的不动产行业全周期、多层次REITs市场前进,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盘活存量资产的重要工具。商业银行作为基础设施领域最重要的参与者,可以依托多层次REITs产品,以贷款、托监管、承销、投资、资产推介等角色和功能服务普惠资产盘活。

以技术为支撑,通过区块链、AI(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工具,构建“数据可信—风控精准—流通高效”的闭环体系。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权属的链上存证与穿透式管理,实现分散资产的逐笔确权、合同上链,破解权属登记难题,提升投资者信任度。依托AI与大数据构建动态风控模型,整合工商、税务、物流等多元数据,监测资产逾期风险;通过物联网技术及传感器监测生物资产、基础设施的实时状态,动态调整抵押率与资产估值。最终通过技术创新与协同,降低普惠资产证券化发行成本。

立足区域禀赋精准施策。针对工业型区域,可依托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激活供应链金融资产,通过核心企业信用穿透,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针对农业主导型区域,重点推进农村产权抵押创新,以区块链技术实现土地经营权、林权数字化确权,并配套地方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撬动社会投资,积累经验后推广。

从资产维度来看,区分成熟资产与复杂资产,设计差异化证券化路径。优先推广发行消费贷款、小微贷款、供应链应收账款、保障租赁住房等标准化高、政策支持明确的资产,再逐步扩展至养老设施等复杂资产,针对其中收益率低、合规手续缺失严重的资产,开展资产剥离重组、引入专业运营商提升运营效能等。积极稳妥地推广成熟的经验、做法和模式,形成“培养一个、集聚一批、带动一片”的乘数效应。

以生态为基石培育普惠存量资产盘活体系,构建“政府资金引导—多元资本导入—专业运营增值—收益反哺民生”的良性循环。在政府端,设立普惠资产引导基金,通过部分增信方式撬动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本优先配置。在市场端,通过证券化产品分层引入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产业资本等不同风险偏好资金。引入专业运营管理机构,通过“基础管理费+超额收益分成”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普惠资产从低效存量向高质量发展跃升。

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周琼 黄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投资银行部,周琼系总经理’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