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险市场迎升级潮 时间:2025-07-07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近日,百万医疗险迎来一波升级迭代。人保健康、平安健康险、众安保险等保险公司的“网红”百万医疗险产品纷纷焕新上线,不但将更多公立医院国际部、特需部及部分私立医院纳入保障范围,还扩充了院外购药的报销责任。受访业内专家认为,在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百万医疗险正加速向中端医疗险市场转型,保险业不断深化“医险融合”,通过升级产品和服务积极回应改革带来的挑战,为不同年龄段消费者提供更多医疗保障解决方案。
扩展保障责任
药品费用保障是百万医疗险众多保障功能之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文件均强调支持创新药械发展。保险业应充分发挥商业健康险的保障功能,在创新药品保障方面,积极纳入医保目录内外药品。
具体来看,7月2日,众安保险针对慢病人群长期用药保障空白地带,升级“众民保百万医疗险”,发布“众民保百万医疗险2025版”,延续免健康告知的普惠标准,在保障层面增加门诊手术、外购药等高频需求,并通过可选“加油包”形式为慢病人群提供长期用药保障。
6月19日,人保健康升级其两款“好医保·长期医疗”产品。相比老版产品特定药品清单只涵盖199种国内上市特药及3种CAR-T抗癌针,升级后的产品新增1500余种先进药械保障,包含944种进口药、353种原研药、68种器械、大湾区先进药械及海南博鳌乐城医疗先行区先进药械。
同样在6月19日,平安健康险联合蚂蚁保升级推出“好医保·少儿长期医疗(2025版)”,聚焦少儿医疗保障痛点,突破常规医疗险仅覆盖肿瘤特药的局限,将保障范围扩展至住院使用的所有院外进口药、原研药等,其中1500余种院外先进药械100%赔付。
在医院广覆盖方面,以“好医保”系列百万医疗险为例,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定疾病,该类产品首次将全国470家先进医院纳入保障范围,包含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特需部、国际部及部分私立医疗机构,并扩展了10家质子重离子先进诊疗中心。
提升产品实用性
今年以来,除上述公司外,中国人寿、太保健康、复星联合健康等保险公司均对其主推的百万医疗险进行升级迭代,拓展保障责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指出,当前百万医疗险产品迭代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方面,各地惠民保持续迭代发展,导致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出现重叠现象,促使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升级以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医保支付改革推进,现有的百万医疗险产品难以充分满足患者医疗服务需求,促使保险公司扩展公立医院国际部和特需部等更高层次医疗服务领域,并纳入院外购药尤其是创新药保障责任。
某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表示,DRG/DIP改革后,医疗费用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一些原自付部分的费用空间被压缩,百万医疗险补偿性功能相应减弱。同时,院外购药情况增多,普通药械外购保障愈发重要。为此,保险公司正积极拓展医保目录外药品,提升产品实用性。
向中端市场转型
百万医疗险年保费通常为数百元,可撬动百万级报销额度,具有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经过近十年发展,百万医疗险成为健康险市场的主力产品。据悉,升级后的百万医疗险产品大多保持普惠保险的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国商业医疗险规模首次超过重疾险,成为健康险市场第一大险种。其中,百万医疗险功不可没,有力推动了商业医疗险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从趋势上看,百万医疗险正向中端医疗险升级转化。”某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就医质量、就医体验、医疗健康服务提升的需求与呼声逐渐增强。保险业应秉持稳健经营理念,通过科学评估和风险管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可持续的健康保障选择,助力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许闲认为,展望未来,从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来看,百万医疗险依然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要更好发展,则需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找准定位,不断创新迭代,确保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实现有效衔接,让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该类保险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价值和保障。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