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红色金融精神 续写新时代强大货币新篇章 时间:2025-06-30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6月28日上午,高校金融专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教学交流培训会在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下简称金融类专业教指委)、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中央财经大学共同承办。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武世兴发表讲话,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致辞,金融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王广谦主持开幕式。线上线下共计1100余名金融专业教师参加了培训。
推动教学融合,注入育人新思路
在高校金融教育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如何有效融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推动金融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武世兴副司长指出,今天举办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教学交流培训会,是落实中央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升高校金融类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他强调,要深入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有机融入高校金融专业教育,加强“金融伦理学”“中国金融思想史”及“五篇大文章”相关课程和教材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并以数字化构建高校金融教育新形态。
马海涛校长在致辞中强调,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长河中,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开创的红色金融伟大实践中,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圆桌讨论环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长杨力担任主持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天津财经大学校长孟昊、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擎、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冬阳围绕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认为需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思想引领等方式弘扬金融文化。
金融文化领航,共筑金融发展新篇章
金融文化是金融实践的灯塔、金融稳定的基石与金融创新的源泉,它贯穿于金融发展的历史长河,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价值导向。
在本次金融文化专题培训中,金融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构建的历史呼应”为题作主旨演讲,揭示了传统文化对现代金融伦理的深远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董昀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逻辑”为题作主旨演讲,强调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由高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各知名高校以及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包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金融伦理学”“中国金融思想史”三个专题的课程,为参与者深入剖析金融文化与发展逻辑,助力金融教育者推动金融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为金融人才培养与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思想活力。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