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金融频道 - > 金融提示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时间:2025-05-13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将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等18个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天津金融监管局主动作为,会同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逐家银行走访、逐只基金推进、逐项进展跟进,及时了解试点工作堵点难点,推动各方紧密配合、高效推进相关流程,加快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工作在津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国5家AIC均已实现在津设立、注册AIC基金。

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吸引耐心资本共促产业转型升级

试点扩围政策出台后,天津金融监管局立即会同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召开专题研讨会,围绕试点政策在天津落地积极出谋划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作用,推动股权投资基金加快落地。

2024年10月24日,工银投资、农银投资、中银投资、建信投资、交银投资等5家AIC及大型商业银行在津分行与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部分行政区和功能区分别签署规模60亿元的股权投资战略合作协议,意向合作规模总计达到300亿元。滨海产业基金等区域性政府引导基金也与部分AIC达成合作意向,立足滨海新区推动基金设立。

在各方推动下,各行政区、功能区、产业区及以津投资本为代表的优质国有资本也积极参与到本轮股权投资基金试点工作中。

2025年4月8日,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与天津市桂发祥麻花饮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天津建源海河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取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出具的备案函,标志着天津市首只AIC股权投资基金正式进入投资运营期。该基金注册在河西区天开园片区,首期募集资金规模10亿元,投资方向聚焦于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产业。

2025年4月23日,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与天津海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天津海河高新千帆企航玖号股权投资基金也已完成工商注册。该基金注册于天开园华苑片区,首期募集资金规模6亿元,将采用双GP(General Partner)模式,致力于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同时,可投资布局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基金的设立标志着区域性国资平台与国家级金融资本在天津滨海高新区首次实现深度合作,未来将充分发挥区域产业投资平台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优势,通过“高新区产业地图+分类项目库”提前筛选高成长性标的,储备优质项目资源,提高项目筛选效率,助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融入当地创业投资生态。

加强统筹指导沟通对接,全力推动股权投资基金设立提速

2025年以来,天津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工作脚步不断加速。天津金融监管局将稳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会同天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召开专题推动会,及时了解堵点难点,指导相关各方认真借鉴各地开展股权投资的经验,优化投资机制,降低返投比例,推动基金设立取得实质进展。

在各方积极推动下,除滨海产业基金、滨海国投及工银投资共同出资设立的天津市首只AIC股权投资基金于2024年末完成工商注册外,天津中瀛海河优达扶摇壹号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天津滨海交融新兴创业股权投资基金、天津建源海河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天津海河交融永钛高质量发展投资基金、天津工融津投海河股权投资基金、天津海河高新千帆企航玖号股权投资基金等6只基金也陆续完成工商注册。

目前,全国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均已实现在津设立、注册AIC基金,已注册的7只基金首期计划募集资金共计56亿元,天津地区AIC股权投资基金群初具规模。未来,AIC股权投资基金将有效依托省级政府引导资金的政策优势、银行系金融资本的资源优势和地区产业资本的经验优势,将长期资本、战略资本和耐心资本源源不断投入天津地区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领域,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天津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关注政策方向,加强央地协同,落实有关政策要求,与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在统筹指导和服务保障、项目培育储备和信息对接、被投企业跟踪服务、政策和资金支持、机构协调配合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试点工作落实落细。同时,将继续总结“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试点经验,推动各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结合天津实际,以天开园科创高地等为依托,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加强项目储备,加快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也将积极引导大型商业银行在津分行主动发挥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优势,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并尝试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全面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