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玉:强化科技驱动作用,提供住房城乡建设人才支撑 时间:2024-01-02
近日,《中国建设报》刊发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署名文章《强化科技驱动作用 提供住房城乡建设人才支撑》。文章提出,强化科技驱动作用,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
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旋律。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以城市体检出来的问题为重点实施城市更新,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共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约6.6万个。这项数据充分展示了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我国城市发展整体上已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过去的规划理念、管制方式已不能适应城市更新的需要,亟须实施改革与创新。会议创新性提出,要通过研究建立城市设计制度,明确从房子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到城市不同尺度的设计管理要求。城市设计是解决城市风貌保护、功能优化、建筑改造、基础设施提升等问题的系统性方法和技术路径,也是空间治理的有效工具。面向未来,城市设计工作要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重点推广“广义城市设计”模式,以广泛发生在城市各处的来自个体或社区诉求的一种多元、多义、多价的形态环境营建活动为基础,技术上突出经济学、社会学、信息学、建筑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流程上强调自上而下设计管控的同时,更强调自下而上面向实际建设项目的实施途径,全面探索实施管理为导向的全过程伴随式城市设计总控机制,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
科技与人才对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对国家战略科技事业的统筹协调能力不断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对世界城乡建设科学技术体系发展的战略研判,鼓励在城乡建设领域开展长期、稳定的基础研究,摆脱以应用和应急为导向的短期技术研究,努力破解城乡遗产保护、城市保护更新等重点领域长期存在的“卡脖子”与“补短板”等问题。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就是更加突出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等基础性工作对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支撑作用,明确提出要围绕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的要求,大力加强基础性工作,为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驱动,研究面向未来的好房子建造技术,组织筹建新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要筑牢人才支撑,实施“建设英才”培养计划,让有志青年在事业发展中施展才华。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必将对开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新局面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